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析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重点研究解决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部署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重要举措做出明确指示,既突出了工作重点,又兼顾了各个层面,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事关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第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高校的独特优势在于知识高度密集、人才高度云集、信息高度聚集,在创造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的高度密集使高校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对政治文化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人才的高度云集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重要桥梁,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高级知识分子群体认同的基础和保障;信息的高度聚集使高校成为传播科学、培养人才、创新理论和塑造精神的重要阵地,高校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加大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使高校每年发展党员数量超过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高校党员队伍成为党的队伍的重要方面军。当前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党组织必须担当的重要政治责任,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是对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党组织要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方向引领和政治保障的重要作用,在确保大学生学好知识,增长本领的同时,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广大学生头脑,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切实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第三,当前高校党组织面临着破解高校发展难题和发展瓶颈的繁重任务,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要务。自高校扩招以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迅速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任务非常繁重。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中国高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于高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组织负有领导责任。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平衡器”和“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平衡快速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衡,确保教育公平,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大多数群众;一方面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广大师生可承受的程度,确保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氛围。为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从遵循规律角度把握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这十六个字是我们党成立八十八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本经验和规律的科学总结与概括,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围绕中心”就是要围绕高校“育人”这个中心,发挥党组织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政治导向作用。一方面要做好“正本”的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大学生,增强广大学生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清源”的工作,对于当前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进行深刻剖析,教会学生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进而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要通过课内课外两个环节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在课内这个环节,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所有学科,贯彻到所有课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广大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一定要肩负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抓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牛鼻子”,才能确保课内课外的有机融合,避免出现“两层皮”的现象,保证课内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提升。在此过程中,要重点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有针对性地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自觉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外这个环节,重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重在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进行广谱教育,也要进行分群类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因势施教、因群施教、因业施教和因人施教,搭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深层次沟通的互动平台。认真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信息传递快捷、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优势,探索实施学生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特别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咨询辅导等工作,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降解思想困惑,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关怀具体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第二,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服务大局”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切实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工作,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善于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力量,不断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形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宏观,又要注重微观,既要照顾到工作的面,又要细化到工作的具体点位,特别是各类特殊群体,如贫困学生群体、离退休人员、青年骨干教师和广大女教职工,一定要重点关注,对于他们的利益述求,凡是合情合理的,一定要重点解决。对于这些特殊群体的特别关注和特别支持,能够最广泛地凝聚全校师生的人心,调动他们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拓宽领域”就是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做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群众参与等多种活动方式,善于使用新的社会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丰富工作载体,拓宽工作渠道,把党的建设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确保所有的党员动起来,所有的党组织活起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此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领域还要积极地向民生领域拓展,对于关系到广大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要特别关注,重点解决。

第四,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强化功能”就是要努力扩大党员参与、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切实保障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基层党组织要不断规范和始终坚持工作程序,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在学校建立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对于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比如校区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学校事业发展计划与战略发展规划的制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住房改革等,事先都要认真组织好基础性的调研论证工作,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有关研究部门、职能部门和专家的作用,最后按议事规则确定的权限职责审议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在一些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大问题上及时统一认识,抓住机遇,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从永葆生机活力的目标追求积极推进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高度,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布局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五项重要举措。对于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来讲,要以扩大覆盖、强化功能、增强活力为重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就明确提出了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的工作目标。在高校,就是要在坚持按学院、专业、教研室设置党的基础组织的基础上,努力把党的工作向学科团队、重大项目组、重点实验室等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单元拓展和覆盖。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努力做好在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认真落实 “把更多的党外学术骨干培养成为中共党员,把更多的中共党员培养成为学术骨干”的工作目标。

第二,积极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确实存在一些与新形势和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与保持党的先进性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战略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变化、教职工工作组织方式和利益实现途径的新变化、学生培养模式和校内外生活空间的新变化、高校党员队伍自身结构与发展的新变化,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考验。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从战略高度推进党建创新,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当前推进工作创新重点是“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工作创新,使党组织和党员坚定共同信仰,保持思想上的高度认同;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保持组织上的高度和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保持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从而以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带动高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创新。

第三,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高校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首先来自党员队伍。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通过规范发展工作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保证吸收优秀分子进入党组织。特别要加大在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把最优秀的分子团结凝聚在学校的周围。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讲政治的教育家”和“懂教育的政治家”的标准,培育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并使其切实履行职责,成为优秀团队的带头人和领导核心。其次,要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只有明确了职责才能在正确的着力点上爆发生机活力,否则就会名不正言不顺于事无成。基层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利益新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把党组织工作的重点放到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奋斗上,为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后,要改进工作方式,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在教育方面,重在拓宽党员教育渠道,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在管理方面,重在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地用党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的理想激励自己;在服务方面,重在健全师生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坚持“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机制,全心全意地为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的软环境。

第四,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这个主题,明确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总的说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使党的建设体现科学精神、具有实际成效。而科学精神的践行和党建实际成效的取得,是建立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形成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是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党建特点、深入研究和把握党建规律的基础上,做到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效。具体来说,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当前指导高校基层党建的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首要目标,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基层党建工作;二要以科学制度作保障。当前保障高校基层党建的最基本的制度就是学校层面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层面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这两项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三要以科学方法来推进。当前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的方法,既要讲“系统论”,也要讲“两点论”,更要讲“重点论”。正确处理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党建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主要问题,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